前言
推薦度: 5 星給 5 星 (金融自傳類)
圖書館借的 2021 年的書籍,這邊摘要一些讀書筆記

圖片取自:博客來
感想
這本書算是作者的人生經歷寫成的類似傳記類的書籍
尤其在第六章是他從很自信變成賠錢的痛苦過程,這邊我覺得非常有閱讀的價值
個人認為這種人生閱歷寫成的金融書籍的價值是就算過了幾十年都還有閱讀的價值,亙古不衰
比起台灣坊間常見那種…
- 教你如何買股票
- 教你如何存股票
- 教你如何買 ETF
- 教你利用 0050 or 0056 發大財
比上述這類垃圾書要好太多了,還有一些啥教你買金融股,然後自創一些很低能的買進策略都要好
底下摘要片段內容 or 自己的感觸改寫
書本前言內容
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失敗,但失敗只是一個過程,只有停下來才是結束,如果繼續前進,就有可能成功
1. 從市場學到的事
股票要上漲,首先要能被人關注,所以「話題性」相當重要
交易市場,過度心急的人往往會用較高的代價去完成一筆交易,所以錯過就錯過,不要心急去完成任何交易
做交易要預留資金做為「容錯率」,因為留下來的資金會影響後續的交易行為
大家買賣股票總愛問會不會上漲,但這就像買賣水果問老闆甜不甜,但每個水果咬下去感受都不同,老闆一定會說甜,但他也無法給予任何保證,就像股票是否上漲,根本不可能有人知道
2. 學校沒有教的事
交易,很多時候是沒有正確解答的
股票漲跌要尊重市場,不要將責任怪到別人身上,沒有人是預言家
人往往會給下跌的股票找一堆資訊安慰自己它有上漲的理由,但實際上來說,應該要尊重市場走勢,站在場外客觀看待來做停損
就算擁有內線消息也不能保證股票上漲,因為需要讓大眾知道並吸引資金關注,而好消息或壞消息的出現也不能保證上漲或下跌
不應該看到財報出來才進行買進,而是要能預期未來財報會不錯才買進,當下發生的都過去了,並不能做為參考的依據
沒人可以為你失去的金錢負責,自己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人往往會賣掉有賺錢的股票,因為擔心他之後不漲而少賺,人往往會留下賠錢的股票,認為終有一天會漲回來,實際上作法應該要相反,需要汰弱留強
3. 勇敢踏出第一步
交易是機率的遊戲,研究不管多透徹,都有可能失敗,所以可以先小資金測試再慢慢調整找到自己適合的交易方式
優秀的投資者要不斷調整自己的認知,不要被過去的價格限制自己的想像力
4. 金融市場只有 2 件事
當你堅持持有 20 % 報酬的同時,要如何不被他人短期獲利 100 % 報酬所影響,才是長期投資走到最後的奇蹟
巴菲特:如果你不願持有一檔股票10年,最好連10分鐘也不要持有,這句話不是要求你要持有 10 年,而是指要在你最有信心的時候買入該股票,也就是不要過度隨市場情緒做交易
上面是作者解讀巴菲特的話的意思,覺得很有道理
市場很常取笑巴菲特有時做的很短,蠻多開訂閱的會這樣取笑巴菲特…
5. 交易的味蕾
需戒掉「先停利、不停損的壞習慣」
需要不斷寫檢討,了解過去犯下的錯誤,持續改進
不應該買進便宜的股票,而是應該要買進上漲的股票,當前便宜的股票也就代表他目前並不受市場資金的關注
盡量專注於停損,這樣就會慢慢都是獲利
尋找創新高的股票,因為容易出方向
6. 自信, 自負到自律
自信變成自負,是因為比較心態,當只覺得自己是對的而不尊重市場,就會招致失敗
交易考驗的是心理
7. 設計你的交易模式
當你覺得買了就賠,賣了就漲,是因為你離市場靠得太近,前一次的失敗交易總影響下一次的交易決策,最好的方式是讓自己離開市場一陣子
剛進市場的人總會認為這次是最特別的,錯過就沒有了,但實際上每一年都會不斷重演一樣的事情
停利的意義是將金錢變成你更喜歡的東西
要讓投資成為你生活的點綴,而不是你生活的重心
8. 市場的水溫
交易策略最好是一個時期只學一個,等到覺得不好,再轉去另一個專注學習
許多投資人的失敗不是學太少,反而是看太多
貪婪之中保持理性,最好的方式就是分批買進
好的投資人會忘記成本和情緒,專注於獲利
9. 市場沒有新鮮事
漲多可以是減碼的理由,但不是放空的條件,跌深可以是回補的理由,但不是買進的條件
不要將想像力限制在價格之間
對於一筆新交易,講者最在乎的是如何一開始就拿到優勢,因為這很影響心態,心態不佳就難以有好的表現
當感到交易很無聊,才是正確的,當交易會帶來極大的情緒起伏,往往會失敗
看不懂就不要操作,不交易比亂交易好
轉載請註明來源